华商舆情
您当前的位置:华商舆情 > 华商智库 正文

  12月17日上午,移动舆论场的舆论引导—成都论坛,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的演讲刚结束,就有“财富成都”团队把他们的部分笔记发到了公号里,并很快在朋友圈里传播开来。原来,这是彭副主任首次公开阐述什么是“移动舆论场互联网思维”。笔记里说:平等、圈子、即时、数据、O2O……这些带有浓厚互联网思维色彩的热词,正成为中国官方移动舆论场的主导思想,这或将成为中国网络治理的“新常态”。

  这一次,大曲没有到现场听,十分遗憾。彭波副主任提出的移动互联网的8个变化和5个新词儿,大曲也是首次听说。不少朋友光看笔记不过瘾,急问,在哪能搞到录音整理?大曲厚着脸皮四处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转了一圈真找到了。奉献给大家,也算《曲解直说》独家吧。请大家支起耳朵仔细听: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 彭 波

  一年一度相会成都,产官学共同研讨移动舆论场,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去年是移动舆论场的起始阶段,今年是移动舆论场发力的一年。微博和微信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微信以及媒体的官微、微信公号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过去的一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互联网上的正能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充沛,中国网络空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朗。中国网上舆论生态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网上舆论形势发生巨大改变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互联网工作、对网上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我们国家完成了对于互联网方面的顶层设计,去年年底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任组长。应该说中国的互联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受重视,中国的网上舆论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受重视。

  过去一年得到了进一步大发展的就是媒体公号和政务公号,包括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新闻客户端,在过去一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改变了网上舆论各种力量的对比,改善了网上舆论生态。

  另外,越来越多的中国普通网民自发站出来,发出主流的声音,这也是网上舆论发生可喜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十分高兴看到这些变化。

  今天主要讲移动舆论场,我提一个我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移动舆论场互联网思维。在讨论移动互联网思维之前,我们先看移动舆论场的具体情况,更具体地说是我们的移动舆论场相对于过去的PC舆论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移动互联网是大众互联网。

  近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有了快速的提高,这个提高的动力来自于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民众得以一步跨入现代信息社会。这件事情对于中国互联网,对于移动舆论场都是极具意义的事情。

  这不仅事关“数字鸿沟”,更事关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文化平等、社会平等,我们没有权力把任何人关在信息社会的大门之外。中国政府为此做了长期努力,希望能够以最快速度将互联网连接到千家万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还没有做到让光纤接到每一个家庭,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这种可能,由此将带来我国农村和西部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和文化发展,它的意义正逐步显现。由此也给移动舆论场带来了重大变化,因为网民的成分、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二个变化,移动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应用终于回归常态。在PC时代,中国人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解决获取新闻信息和实现言论表达,其新闻性和言论性之强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上网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求,网络的政治属性明显消减,中国互联网的应用终于回归正常。

  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使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关注个人生活,从事个人的商务活动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每一个通过手机上网的人都知道,我们今天在网上的确依旧热衷于阅读新闻信息和在网上发表对国家事务的看法。但因手机上网而带来的经济属性大为提升,商业性和生活化大幅度提高,比重发生了变化,中国互联网应用回归于常态,也与国际互联网以个人商务经济应用为主的特点相匹配。这对于舆论场变化也是极具意义的事情。

  第三个变化,移动互联网是实名互联网。

  从前人们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今天大家发现,“在移动互联网上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手机与个人用户的强关联,导致在PC互联网时代一直没有实现的“网络实名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夜之间实现了。

  我们讨论中国互联网很多问题的时候目光要放得长远一些,我们过去常说中国互联网的许多问题是阶段性的问题,当这个阶段过了以后,有些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实名制问题就是一个精准的回答。

  网络实名的意义不仅仅是说人们在网上发言会慎重一些,实名的意义对中国互联网来说太大了。一个虚拟、匿名的环境是不真实的,不真实的环境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在PC时代,网络用户的标识是IP地址,但虚拟的IP与现实中的人并不绑定。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手机是专属的,网络行为与用户的真实行为强关联。网络实名使中国互联网商业价值大幅度提升,中国互联网商业环境大幅度改善,也使得中国互联网的舆论生态趋于改良,网上舆论会更健康理性。

  第四点,移动互联网是社交互联网。

  一方面社交网络在移动互联网非常红火,是网民最喜爱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社交元素渗透到了互联网几乎所有的应用里面,“无社交,不网络”。分享与创造、实现自我认知价值,是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心理诉求。

  第五点,移动互联网是可信互联网。

  为什么这么说?移动互联网信息量呈百倍增加,如果说人们面对的信息在PC端是海量信息,在移动端就是大洋般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无助的,每天接收的信息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真伪难辨,人们就会有一种本能渴求,寻找权威的、可信的信息来源。这对我们传统主流媒体,对我们党和政府机关办的各类公号都是一个福音,也是历史给予的一个机会。

  在移动互联网舆论场上,“自媒体现象”引人注目,大家讨论也很多。我们现在可以回顾一下,哪些发展得好,哪些发展得不好?大家发现,这里有规律可寻,专业性、垂直的自媒体到目前发展得不错,影响增大;具有大众传媒性质的自媒体刚开始红火,现在没有刚开始那么红火了。

  这说明,要办好一个大众传媒需要一个团队持续不断、高质量地给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新闻信息,而单兵作战或数人打拼的自媒体很难做到这点。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佐证,他研究新闻时政类自媒体账号,2/3以上的自媒体一周之内都没有发一条信息,每日发两条信息以上的只有14%。

  就是在这个时候,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各地省报党报,各地党和政府办的媒体,机会就来了。这是过去一年这些媒体公号发展得非常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也是我们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发展得非常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找到了我们的位置,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六点,移动互联网是可视化互联网。

  图片及视频分享服务正在迅速成长为取代传统文字信息的新传播形式。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分享视频的次数、观看的时间都呈直线增长态势,其中年轻人占比最高。这意味着:网络社交越来越真实化,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立体、多元;网络社交使人际关系更加紧密;网络社交门槛更低,与线下生活更加打通。

  第七点,移动互联网是个性化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终端与个人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网民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都可以生产信息、接收信息和消费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多是“蒲公英式”传播,一条好的信息会被用户以各种方式分享、重复发送,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散源头,并形成持续影响。

  第八点,移动互联网是去中心化互联网。

  网民从各自的“小门”进入互联网世界,网络空间从一个大群体变成无数个小群体。移动互联网对个性化的推崇,使得具有相同爱好、相同价值取向的人很容易形成相对封闭的圈子。这意味着:舆论场很难再有传统意义全网通吃的舆论引领者,价值观多元,线上和线下的社交都更加圈子化。

 [1] [2] 下一页

编辑:李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