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舆情
您当前的位置:华商舆情 > 华商智库 正文

 

  2、平台:建设政府媒体

  尽管政府可以邀请各大主流媒体来参加新闻发布会,但传统媒体会根据自己的定位和周期来有所筛选和加工,因此政府所要发布的信息未必能在第一时间、完整全面地传播出去。而新媒体环境下,政府通过“自媒体”建设有可能真正拥有自己完全可控、可用的政府媒体,为此有必要花更多成本来建设新媒体平台。

  其一,完善政府网站,打造信息公开平台。政府网站是权威信息的源头,网站设计上要易于操作,信息发布上要及时准确,丰富服务板块并完善互动机制。

  其二,发展政务微博,增进官民互动。有人将微博比喻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政务微博的确在信息公开、官民互动、舆情监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目前,新浪微博、腾讯微博都开通了政府版服务平台,帮助政府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如果善加利用,则完全可以将政务微博打造成“大众媒体”。

  其三,开设政务微信,打通服务渠道。政务微信通常四种功能:移动化的民生服务平台、精准化的信息传播载体、零距离的官民互动频道、创新型的公共服务空间。与微博的大众化相比,微信相对窄众化、精准化,如果微信微博双管齐下,则可实现信息的有效发布及精准到达。

  3、资源:善用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往往具有“信息中介”和“观念影响”的双重功能,政府新闻发布如果善用意见领袖的资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信息中介的角度看,重大事件发生后,政府可有效借助官方媒体微博,及时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一遍让真相第一时间赶在流言之前被广泛传播。这方面,可利用的媒体微博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发布等。从观念引导的角度看,则要跟不同领域的“专业中V”保持紧密沟通。这个群体多由学者、记者等构成,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持续发声,有利于引导公众的理性思考。

  4、方式:实现渠道协同

  要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布的机制再造,就需要实现不同渠道资源和效应的整合与协调,即借助新闻发布会、政务微博、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等来实施新型的新闻发布。

  具体来说,当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发布对不同平台、形式的利用可有所选择、有所侧重:1、政务微博:既可坚持“1小时黄金原则”,第一时间利用微博快速发布信息,又可利用政务微博“边掌握事实、边进行发布”,滚动发布动态事实;2、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关键事实进行解释说明,同时通过记者问答环节来澄清误解、强调关键信息;3、主流媒体:邀请具有影响力、公信力的权威媒体,准确报道危机事件的核心事实,有利于满足公众对核心信息的需求;4、意见领袖:邀请在不同领域具有理性、专业表达能力的意见领袖,深入解读事实,深化公众认知。这四种不同渠道的综合利用,将极大地提升政府新闻发布的效率和效果。

编辑:李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