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舆情
您当前的位置:华商舆情 > 舆情案例库 正文

三、我国网络问政形势

  大数据和网络问政推动了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虚拟空间已经退隐为一种现代生活无处不在的背景。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学者马克·斯劳卡就曾经说过:“那些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的和虚拟之间的界限的技术,将对政治带来影响”。

  近10年来,虽然网络问政风起云涌、不断发展,大数据给学术界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国内学术界对其深入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大数据和网络问政相结合的文字是少之又少。从现有的文献情况来看,从2013年开始,我国才有大数据和网络问政相结合的研究论文,其中数量仅有1篇。由此看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问政研究显得日益迫切。

  (一)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

  在网络问政大背景下,我国公民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民进行网上问政继续升温,政社分离趋势的加强以及社会民主制度的日趋完善而觉醒,成为公民网络问政的内在动力,也成为了社会舆论的发动机。同时,网络问政作为公民非制度诉求的一种新兴渠道,是彰显我国公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3]。

  在这个平台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正在多元化的渠道广泛地在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机构、各个行业与群体之间广泛传播。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人民已经感受到了全媒体时代借助大数据技术给人民提供的便利,也在参与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多元化解读。

  现如今,大数据的发展促使了网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博客、BBS论坛、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问政。而有些地方政府和机构为了便于群众参与问政,开始主动开通“电视问政”、“问政直通车”平台,让公众和社会力量的更好介入,形成了良好的规范权力运行的倒逼机制。对此,加强与网友的沟通和交流,来实现政府问政的目的。

  从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的2013年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不难看出,从国家决策层,到互联网管理部门等其他公共服务职能部门,还是从问政议题范围到问政平台建设,都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地方性的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也正稳步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开始通过网络技术搭建政务监测平台和政务数据库,建立起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多渠道问政桥梁,政府开始从知网、懂网、用网等转型升级。公众和政府共同生活在互联网构建的“大数据”中,迈出了从网络问政到舆论监测的关键一步。

  因此,笔者对各个地方网络问政情况进行统计时发现一些结论,并把相关的数据在地域分布、部门分布、时间分布中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1)地域分布

  通过红麦监测系统对党政机构网络问政样板库进行的数据监测显示:党政机构问政,各省市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广东省占比为第一位(23%),山东省占比为第二位(16%),江苏省占比为第三位(8%),四川省占比第四位(7%)。区域分布相对广泛,事件性质凸显地区差异,是2013年1月份—9月份有关“网络问政”主要热点事件地域分布的基本特征。

  图1:2013年1月份—9月份中国网络问政主要热点网络问政事件的地域分布图

  从2013年发生的网络问政主要热点网络事件地域分布来看,在我国大陆范围的31个省级行政区之中有19个省级行政区有关网络问政热度居高。说明网络问政在我国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全国性问政,而非个别省份、局部地区的突发性事件。通过比较不同省份(包括直辖市、自治区)发生的网络问政主要热点事件,可以发现如下特征:

  首先,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城市经济的崛起,使这些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由于诉求表达得不到满足,由此引发的突发事件爆发相对频繁。相对而言,广东省的网络问政平台开放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省市,包括惠州、汕头、韶关、江门、福田、东莞大朗等城市的官方问政平台相继开放,已经从省到县、区逐渐推广展开,问政方式推陈出新。同时,广东省政府准备在财政、环保、招投标等领域率先开展数据公开试点,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开放数据。

  其次,位于东部的广东、北京、山东等本是公众瞩目之地,当地媒体相对发达,以奥一网、南网、人民网、宁波网、红网、大河网等网络问政媒体类知名网站的出现。其中,奥一网早期推出的聚焦平台,这个渠道最早期是为解决具体问题而进行的问政行为而生的。一旦出现群众事件发生,很容易引起大规模关注。很多市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使很多市民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最终在网上解决。

  再次,凡是网络问政平台运用得好的地方,百姓反映问题就会解决得好一些,那里的矛盾就会相对少一些。以广西河池市2013年第一季度全市网络问政工作总体情况为例,网友留言情况:共受理网友留言362条,回复342条,回复率94.5%。其中,咨询类123条,回复117条,回复率95.1%;建议类52条,回复49条,回复率94.2%;诉求类187条,回复176条,回复率94.1%;办结问题273个,办结率达75.4%。网民反映问题比较多,随着留言比重的下降,并逐渐平稳。但也排除广西其他地方问政平台的情况,虽然设有领导的公关邮箱、官民互动等栏目,但实际上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2)部门分布

  图2:2013年1月份—9月份中国网络问政所涉及的部门的分布图

  本图根据红麦舆情软件监测系统2013年采集到的媒体(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报道;大型论坛(凤凰论坛、网易论坛等)以及各个地方论坛;等博客(新浪博客、网易博客等)数量进行分类得出。从图2可以看出,教育部门涉及到的网络问政问题最多。目前,教育问题的成为学校,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年轻人经常接触网络,利用网络平台参与社会问题,讨论和关注社会发展,思维发散、比较活跃,考虑问题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更好地发挥政治热情,所以是网络问政的主要人群。

  其次,涉及的是交通部门,主要以“公车私用如何解”、“三公消费何时休”、“交通拥挤怎么办”等一个个犀利的问题为主,给官员网络问政中的压力可想而知。网民上网“监督”公共权力,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编辑:李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