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舆情
您当前的位置:华商舆情 > 舆情案例库 正文

  (3)时间分布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2007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去建设通过互联网向全球问计于策,堪称中国互联网网络民主一方重镇。同时,“全媒体”(英文名“omnimedia”)这一词也开始广泛使用。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通过视频直播与网友进行了22分钟的在线交流,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之为“涛哥触网”;这一年被媒体称为中国网络问政元年,该年被称之为实际运用阶段。

  2009年2月28日下午,在一次温家宝总理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标志性事件,被视为开启了中国式“网络问政”的先河。这一次“官民互动”也被评为当年国内十大新闻之首。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公众参政议政的门槛大大降低,网民的参政议政热情高涨,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之一,同时也正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种新途径,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10年1月25日,“网络问政”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网络问政已经成为被官方认可的官员知晓民情、聚集民意,公众反应问题、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方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时代政治参与问题研究“课题组对北京进行了“您上网的目的是什么”的调查,大多人回答是“获取信息”。2月4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第三次向网民拜年:真诚希望广大网民朋友“手握鼠标,胸怀天下”。网络问政成为当时热门词汇。

  2011年,中国网民总数已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地方网络问政平台的开通数量达到顶峰。同时,媒体类网络问政平台也开始逐渐增多。

  目前,全国政府网络问政蔚然成风。据统计,截止2013年9月30日,开通网络问政的政府机构已有90多家。由此可见,今天的网络问政呈现出升级化趋势。

  图3:全国政府自建网络问政平台年度增长趋势(2008年—2013年9月)

  2013年1月-9月政务舆情月份与每日的交叉分析的结果,表面上看不同月份影响较大的政府类网络问政的月度分布有显著性差异。从图4可以看出,2013年由于2、3月份处于两会期间,政府类问政相对较少,而政府类问政相对集中的高发期是在4、5、6、7、8月份。

  图4:来源:红麦舆情软件政务监测平台

  在当今中国复合相互依赖的条件下,建立网络问政,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功能区。问政包括很多途径和手段,推行这种问政制度的实施,政府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部门都建立了控制机制,才能更好地整合政府资源来集民智、重民生、破难题、促发展。

编辑:李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