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舆情
您当前的位置:华商舆情 > 舆情案例库 正文

  (二)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舆论磁场之一。近年来,我国人大和政协等国家机关都与网民密切互动,一方面委员们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收集民意;另一方面,网民通过网络了解两会情况,问政参政[4]。面对这种情况,民间舆论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可以找到合适的渠道和载体。

  (1)网络问政调查情况

  “一切网络热点事件的内在根源都是民众与政府关于信息权利的争取与限制,网络谣言源于政府的信息霸气”。[5]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老百姓变成“老白信,老不信”,政府甚至认为网络问政只需要走过场。人民网曾经也发起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网民仍对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存在质疑——在回答“您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沟通得到解决吗?”时,选择“不知道”的人占51%,选择“不相信”的人占21%,而选择“相信”的人仅占15%。[6]

  目前,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各地的网络问政平台尚未完善。但是其重要的原因是地方经济发展落后,这导致地方百姓缺乏网络问政的基础。以江苏区县网络问政平台类型统计为例,据相关报道,江苏101个区县(市)均建立了官民互动的渠道,形式也多种多样。[7]

  图5:江苏各地市区县(市)网络问政平台开通情况

  但是纵观江苏各地市区县(市)网络问政的相关发展,不难发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类是依托政府网站:由于经费、人力等问题,区县(市)在自建问政平台的投入可能不够以至于缺乏专门的网络问政平台,所以依托当地政府网站成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选择。在江苏各区县(市)的政府网站均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一般以“政民互动”、“互动交流”、“联系政府”为网站导航,从平台的设计和内容方面,也可看出各地政府对网络问政的重视程度。

  另外一类是政府自建平台:这类问政平台的建设在江苏地级市平台较为常见,而南京网络问政就是单独设立的网站,属于区县(市)一级,这种类型则比较少见。仅张家港、淮阴、如皋三个地区属于自建平台:淮阴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阳光淮阴”、张家港12345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暨阳民声”以及皋市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平台等一些小的平台在发挥积极作用。

  (2)官方舆论场与民间网络舆论场的对立

  在西方,基于互联网的新社会运动被视为“亚政治”的现实形态。在中国,网络公共事件越来越呈现“泛政治化”的倾向,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网络空间中都可能演变成政治问题。[8]

  近年来,由于涉访、涉警与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关系密切,网民关注的焦点,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公共舆论危机。

  在传统媒体主动的舆论场中,广大公众只有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的信息和价值观。当出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官方主流媒体和主要舆论一再滞后、失语,甚至漠视和无视。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江苏南京市民被三个部门“踢皮球”事件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2月5日,南京“网络问政”网站出现署名“nj29cjzx”的网友的贴子《再次请您查看一下是否属于贵局办理》,这位名叫nj29cjzx的网友主要咨询有关新模范马路新设花坛的设置问题,然而,这个提问帖却在五天内被市区三个部门推来推去都说不归自己管。年后上班的第一天,他再次登录“问政平台”发现还是找不到一个靠谱的回答。“5天之内3个部门来回转,还叫我再补充内容,这是咋回事啊?!”网友nj29cjzx显然有些经不起折腾了,带着失望心情的他在网络问政平台上,贴出了自己提问及接到回复的全过程。

  事件发生之后,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扬子晚报》就此事发表题为《市民问政平台反映问题 五天内被三个部门“踢皮球”》的报道。2月28日,荆楚网发布相关评论文章《网络问政“踢皮球”当心失去人气》,随后被人民网、新华网、东南网等相继转载。

  图6:来源:南京网络问政页面截图

  就这样一个很小的问题被市里推到区里,区里“还给”市里。结合nj29cjzx网友的叙述,紧接着他的帖子再次被转回南京市相关部门寻求答复,在一番调查后,帖子又因为“项目不归市里面管理”,又被发回到了鼓楼区政府。鼓楼区政府网络发言人第二次接到了“同样的网帖。”在这次的回复中,该网络发言人进行了“分析”。他说:“此帖又被市城建集团网络发言人移到我区版块,我想事隔两日,其中必有缘由,为了不耽误,请您对此帖再作一些修改再发,如果是属于芦席营路上的问题,也请您将地点再描述得清晰一些。”

  有媒体评论认为,一个有关花坛设置的提问帖,先被转给了南京市住建委,又被转给了南京市城建集团,又被转到了鼓楼区政府,接着又被区里“还给”了市里。到此尚未截止,紧接着他的帖子再次被转回南京市相关部门寻求答复,但又被发回到了鼓楼区政府。鼓楼区政府网络发言人第二次接到网帖给出的回复是,要求对此帖再作一些修改再发,将地点再描述得清晰一些。[9]

  网络问政的快速兴起很大原因是由于其方便快捷,然而这个被“踢”了5天的提问帖却换不来一个靠谱的回答,实在让人难感便利,更是让提问者难感方便。要防止网络问政出现“踢皮球”现象,就要建立健全其运行机制。帖子一旦被发到官网,就不应该随便被打回来,被发的帖子究竟应该归哪一个部门解决,应由接收帖子的管理者自己判断,然后直接联系相关部门。

  据调查发现,在“你最关心‘网络问政’哪个方面问题?”上,认为“是否会采取多样形式和渠道鼓励网络问政”占比25%,“如何加强网民个人信息安全保障”占比23%,“如何打击网络谣言,是否有针对性的立法”占比22%,“不关注”占比13%,“如何提高网民自律,理性问政”占比10%,其他问题占比7%(见图7)。

  图7:你最关心“网络问政”哪个方面问题?

  由此可见,目前的网络问政呈现出升级化趋势。对于网民曝光的负面事件,网民也不再是“说说而已”的态度。网络舆论事件变成了一个相互推诿责任的事件,最根本的原因是来自民众对当地政府部门不作为的表现的愤怒而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反映出民众对当地政府的不信任,但当地政府却未对这些质疑声音给予重视,最终导致了舆论难以控制,进而导致群体事件爆发。

编辑:李蒙

相关阅读